联系电话:400-865-8505 申请试用

新闻中心

首页  >  新闻中心  >  新闻详情

智合同丨智能合同应用:数字化时代的国家安全新防线

2025-06-06发布
【摘要】 近年来,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对我实施网络攻击窃密的手段日益隐蔽化、智能化,通过数据窃取、供应链渗透、APT攻击等方式,不断威胁我国关键基础设施和核心数据安全。在此背景下,合同智能应用(智能合同、法律AI)作为数字化时代的重要工具,不仅关乎企业效率,更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。 …… 在数字化与国家安全深度融合的时代,智能合同不仅是商业工具,更是守护国家利益的数字盾牌。企业、政府和技术厂商需协同发力,让AI赋能效率的同时,筑牢国家安全的防线。

近年来,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对我实施网络攻击窃密的手段日益隐蔽化、智能化,通过数据窃取、供应链渗透、APT攻击等方式,不断威胁我国关键基础设施和核心数据安全。在此背景下,合同智能应用(智能合同、法律AI)作为数字化时代的重要工具,不仅关乎企业效率,更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。


一、合同智能应用的双重价值:商业效率与国家安全

合同智能应用通过AI技术,实现合同起草、审核、风险识别、执行监控的全流程自动化,极大提升企业合规效率。例如:

智能审查:AI可自动识别合同中的敏感条款(如数据出境、知识产权转让),避免企业无意中违反《数据安全法》《网络安全法》。

风险预警:法律AI能检测合同中的“间谍条款”(如异常数据共享、后门访问权),防范境外势力通过商业合作窃取机密。

合规管理:通过自然语言处理(NLP)分析合同文本,确保企业符合《反间谍法》等国家安全法规要求。

然而,合同智能应用本身也可能成为攻击目标。若AI模型训练数据泄露,或云端部署的系统被黑客入侵,不仅企业利益受损,更可能危及国家关键数据安全。


二、境外攻击的新动向:合同智能应用的潜在风险

境外情报机构正将攻击重点转向数字化领域,合同智能应用可能面临以下威胁:

1.供应链攻击:攻击者通过渗透合同管理软件供应商,植入恶意代码,窃取企业合同数据。

2.数据窃取与诱导:间谍组织可能伪装成商业伙伴,诱导企业签署含有“数据出境”或“技术授权”条款的合同,非法获取敏感信息。

3.AI模型投毒:攻击者篡改训练数据,使AI错误识别合法条款为风险,或反之,导致企业误判合规要求


三、构建安全防线:合同智能应用的防护策略

为防范境外攻击,需从技术、管理和法律三方面强化合同智能应用的安全性:

1.技术防护

私有化部署:关键行业(如军工、能源、金融)应优先选择本地化部署,避免云服务暴露数据风险。

加密与审计:采用国密算法(SM4)加密合同数据,记录所有访问日志,防止数据泄露。

AI模型可信验证:定期审计AI训练数据来源,防止“投毒”攻击。


2.管理防护

供应链安全:严格审查合同智能服务商的资质,优先选择国产化、通过等保2.0认证的产品。

员工培训:防范社会工程学攻击,避免员工误签含间谍条款的合同。

3.法律防护

合规性审查:确保合同智能应用符合《网络安全法》《数据安全法》《反间谍法》要求。

跨境数据管控:AI系统应自动拦截敏感数据出境,符合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规定。


四、智能化与安全化的平衡

合同智能应用既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利器,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防线。面对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的威胁,我们必须:

警惕“商业合作”中的间谍行为,避免合同条款成为数据泄密的缺口;

强化合同智能系统的安全防护,防止境外攻击者利用技术漏洞窃密;

推动国产化法律AI发展,减少对境外技术的依赖,构建自主可控的安全生态。


在数字化与国家安全深度融合的时代,智能合同不仅是商业工具,更是守护国家利益的数字盾牌。企业、政府和技术厂商需协同发力,让AI赋能效率的同时,筑牢国家安全的防线。

上一篇:智合同丨合同智能应用:云服务 VS 私有化部署,谁更适配企业需求? 下一篇:"微软蓝屏"事件敲响警钟:企业合同中的技术风险条款该如何设置?
400-865-8505

打开微信扫一扫,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