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电话:400-865-8505 申请试用

新闻中心

首页  >  新闻中心  >  新闻详情

当AI成为法律人的助手:合同审查效率变革观察

2025-07-18发布
【摘要】 在法律人的日常工作中,合同审查始终占据重要位置。从企业法务到执业律师,合同审批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协同——业务部门关注交易条款,财务部门核对付款条件,而法务或律师则需从法律风险角度把控全局。 一位就职于集团法务部的朋友分享了他的经历:"每月需要集中审查近400份来自子公司的合同。尽管业务部门会先做一轮筛查,但最终的法律风险评估仍需由法务团队完成。许多问题其实非常基础——比如条款缺失、逻辑矛盾,或是大小写不一致,但必须逐份核对,常常加班到深夜。"

一、合同审查的共性挑战

在法律人的日常工作中,合同审查始终占据重要位置。从企业法务到执业律师,合同审批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协同——业务部门关注交易条款,财务部门核对付款条件,而法务或律师则需从法律风险角度把控全局。 一位就职于集团法务部的朋友分享了他的经历:"每月需要集中审查近400份来自子公司的合同。尽管业务部门会先做一轮筛查,但最终的法律风险评估仍需由法务团队完成。许多问题其实非常基础——比如条款缺失、逻辑矛盾,或是大小写不一致,但必须逐份核对,常常加班到深夜。"

在法律人的日常工作中,合同审查始终占据重要位置。从企业法务到执业律师,合同审批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协同——业务部门关注交易条款,财务部门核对付款条件,而法务或律师则需从法律风险角度把控全局。

一位就职于集团法务部的朋友分享了他的经历:"每月需要集中审查近400份来自子公司的合同。尽管业务部门会先做一轮筛查,但最终的法律风险评估仍需由法务团队完成。许多问题其实非常基础——比如条款缺失、逻辑矛盾,或是大小写不一致,但必须逐份核对,常常加班到深夜。"

这种重复性高、耗时长的基础工作,正成为法律人职业发展的隐形负担。当大量时间消耗在标准化审查上时,法务人员能够投入复杂案件研究、策略制定的精力便被压缩,专业价值的释放也受到限制。


二、技术介入后的流程优化

针对合同审查中的共性痛点,部分法律团队开始尝试引入智能辅助工具。这些工具通过结合法律知识库与人工智能技术,尝试解决基础性审查难题。

以某法务团队的实践为例,新引入的系统可快速完成以下工作:

基础分类与筛查:系统能在数秒内识别合同类型(如采购、劳务、租赁等),并自动标记缺失的关键条款(如违约责任、争议解决机制);

风险提示:对条款逻辑矛盾、表述歧义等问题进行标注,同时关联类似案例的司法判决,为法务人员提供参考;

效率提升:原本需逐份人工核查的基础问题,现在可通过系统批量处理,法务人员只需聚焦于需要主观判断的核心条款。

"系统不会替代我的专业判断,但确实帮我节省了大量时间。"这位法务提到,"以前审查一份合同可能需要半小时,现在系统先筛查一遍,我只需花10分钟复核重点条款。每月能多出大约80小时用于处理复杂案件。"


三、效率变革背后的价值重构

当智能工具承担起重复性工作时,法律人的工作模式正发生微妙变化:

1.时间再分配:基础审查时间减少,更多精力可投入重大案件策略制定、合同模板优化等高价值事务;

2.风险防控强化:系统对高频风险的精准识别,降低了因人为疏忽导致的法律漏洞;

3.专业能力升级:法律人得以从"审查者"角色向"规则设计者"转型——例如基于审查数据优化合同模板,从源头减少风险。

某律所合伙人观察到:"年轻律师使用智能工具后,能更快掌握合同审查的核心逻辑。他们不再被海量文本淹没,而是更早开始接触复杂交易结构的设计,职业成长路径变得更清晰。


四、未来:工具与专业的共生

技术的介入并非为了取代法律人的专业判断,而是通过分担基础工作,让法律人回归"解决复杂问题"的核心价值。当AI处理完重复性劳动后,法务人员得以在以下领域释放潜力:

跨部门协作:更深入地参与业务谈判,从法律角度优化交易结构;

规则沉淀:基于审查数据提炼高频风险点,反哺合同模板的迭代;

战略支持:为企业提供基于合同数据的合规建议,参与商业决策。

正如一位资深法务所说:"工具能帮我们跑得更快,但方向仍需法律人把握。真正的价值,在于我们如何利用节省的时间,去做那些机器做不到的事。"

上一篇:AI合同管理:赋能企业未来竞争力的四大关键
400-865-8505

打开微信扫一扫,关注公众号